1210773593.jpg

有一天柚子寶和NORA說,我詞窮了。

 

我把文章放到各個美食平台賺取人流的同時,在取材的當下,我忽然發現這是一個部落格寫的快還是餐廳開的快的戰爭。

某種共犯結構:消費者、廚師還有評論者的體系成為一個廉價的行銷結構,食物本身似乎變成只有視覺和表面主觀的東西。

"我想去看看一些東西,充電一下。"我就撒手不管部落格,反正現在的我也寫不出什麼東西。

 

無意間,我發現我真的是孤陋寡文,我活到現在才知道有種東西叫做"飲食文學"

簡單的說,他是用文字才品嘗美食,字字精煉的美食作家們,在那個網路媒體還沒有那麼蓬勃的年代,他們出類拔萃的文字是令人驚艷的。

我在網路上開始看許多相關的書評,看到了這本"慢食-味覺藝術的巴黎筆記"。

殊不知,這是一本我決定把它納入我人生書單的其中一本經典。

 

作者謝忠道,在法國取得文學碩士,且同時攻讀電影博士。

這本書共有四大部分,每一節都是論述美食文化的精典。其實在某種層面,台灣觀光業者應該好好的拜讀這本書,與其上街遊行。

謝先生以精準的字眼,完美論述了台灣飲食文化的落後,並且在"飲食評價制度"、"創新"、"服務性商品"、"美食藝術"上給予讀者非常大的省思空間。

若是要我推薦,我首推這本書以下篇章:

I.花時間吃飯-品嘗美食的主觀與偏見。

其中有段話非常震攝人心,

"客觀與主觀不是絕對的對立,而是程度深淺上的比較,盲點愈少的主觀就越客觀。主觀尤其不該是包裝偏見、任性的外衣。"

其實這篇文章是謝先生詬病媒體節目對於美食的評價,最後都以"實在好吃"、"吃起來很幸福"、"這是我個人的口味"等字詞做介紹的總結而有所無奈。

因為他認為,主觀必須要建立在足夠的人文素養上,食物的美味,應該要配合它背後的故事、人文、地理來做更進一步的描寫,

這是一個評論者的本職學能,而不是不負責任的說一些隻字片語。

說真的,這和現在的美食部落客其實很像,尤其現在人人都可以當作美食評論家,

也就是說,這種評論家會變成民粹,無異於網路霸凌,這也給柚子寶非常多省思,更需要去忠實完整的去評論一個店家。

 

II.理想的餐廳-服務的價值

作者對於台灣飲食文化中服務品質的低落,有最讓人會心一笑的舉例。

謝先生說有一次他到一間咖啡廳用餐,結果坐了老半天都沒有人來詢問,他唯一看到的服務是領他到餐桌上。

一問之下,他才知道是要到櫃台點菜買單,他無奈地聽到店家和他說:"先生您第一次來,所以不知道我們的用餐方式。"

好一個"誰不是從第一次來認識一間咖啡店?"的諷斥,而不只諷斥的,是一種訓斥。

那種"你應該自己知道我們的方式"的服務,讓所有消費者不被重視到習以為常,而讓台灣餐飲業完全不與真正的"服務業"畫上等號。

而相對於謝先生所認知的服務,除了是一種專業、甚至是一種無價的商品。

精闢、一針見血,其實足以上有關單位奉為聖典,好好揣摩到底要如何提供消費者更細膩的服務價值,而不是走上街頭滿足有吵有糖吃的無俚頭政策。

 

III.台灣人的口味-後記 全世界最偉大的菜

我認為謝先生只是以美食料理,洞悉台灣人應該反省自己的不足,而深刻探討我們不自覺的民族性,正是我們無法跳脫開發中國家的罪魁禍首。

台灣離真正的美食評價,看完這本書讓柚子寶開始省思我到底開怎麼繼續寫食記。

這已經不是寫文章寫到詞窮的問題,而是部落格到底是選擇寫文案,還是選擇了解學習的態度問題。

然而,謝先生提到一個很令我擔憂的議題,即是"無國界料理"的弔詭以及"符合台灣人口味以創造獲利"的客戶至上主義,

其實扼殺了異國料理本質的文化深度和背後的故事性,

也就是說,食物在台灣是一種時尚、一種獲利、一種進食行為,而不是一種文化上的交流。

我依稀可以看到謝先生的感嘆,台灣正在扼殺很多精美的文化,而不是尊重以及學習它。

 

與其說一般食記多為敘述文,我認為謝先生把食記著實寫成論說文。

這本書更像是一本策論

而能從美食的評價和觀感,更細微的道盡生活品味藝術的期許,這本書給我所帶來價值觀的扭轉和正面幫助,絕對值得收藏和花時間細讀。

 

易讀度: 

內容深度:

啟發性: 

實用度: 

整體評價: 
(滿分 )

arrow
arrow

    柚子寶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