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業攝影基礎1.jpg

在寫著食記的過程裡,我開始很認真思考如何描述食物的文字。

就像小時候學作文,老師會教導你背一些佳句名言,方便以後在作文中引用一樣,我一開始是從很多部落客身上學習的,後來會去參考一些飲食文學書籍、雜誌等。

 

寫食記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可以記錄每一餐的珍貴,畢竟寫一篇食記如果都是堆砌在好吃美味上,其實內容會過於貧乏。

所以我開始在每一餐的餐點上,去閱讀一些有關餐點的故事,例如口水雞的來由、為什麼四川人喜歡吃辣這種細節的地方。

而這種知識是累積性的,當你累積一定程度的知識量,你就會想要動手做做看。

當然不一定每一次就會成功,但是在進行每一道料理的過程轉變成家族凝聚的時間,讓我非常享受這種過程,這也使我可以快速累積一些菜餚的背景。

 

我的指導教授某種層面是一位對吃有一定要求的學者,與其說是要吃的美味,老師應該說是喜歡吃得盡興。

老師可以一碗切仔麵就解決一餐,也可以上館子照顧因為研究工作每餐都亂亂吃的我們,但是老師常常很喜歡吃他固定覺得好吃的東西。

以老師的社會地位,有時看到老師用餐的身教後,讓我反思飲食所代表更深層的意義。

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,老師吩咐我去訂一間餐廳,那間餐廳試吃鴨肉的。

"點個切仔麵,切一盤鵝肉,一盤蝦仁炒蛋一定要!"老師興奮又期待地說,"其餘隨便你們點吧~今天我請客!"

然後整個研究室的人就圍著那桌菜談笑風聲,老師一邊吃著切仔麵,啃著鵝肉,享受這個舒適的師生同樂的時光。

當天那桌菜還有幾個印度學生。

他們因為宗教的關係所以不吃豬肉,但他們可以吃鵝(在印度沒人吃鵝肉的),我就跟他說在台灣有一句某人愛(要)的鴨肉的俗諺,指的是不上不下沒有什麼特色的意思。

他們很好奇地問為何,我解釋:"古早時代,比較沒錢的人買雞肉吃,有錢的人買鵝肉吃,鴨肉不上不下,所以就沒人買了。"

"但不是都是鳥肉嗎?"印度朋友問。

"對,但是有雞鴨鵝的差別。"我笑著說。

"而且那時候雞屁股還只有長輩能吃,因為年長的人牙不好,雞屁股肉軟。"老師說,"你們誰要吃!快搶!"老師指著鵝屁股,大笑著說。

大家都知道鵝屁股有股味道,那可是只有勇者可以實踐的事,我們就在印度朋友的尷尬下快樂的大笑聲中度過那一頓飯。

我想,對於古早年代惜物的懷念濃縮在這頓鵝肉餐廳裡,是台灣人的熱情和友善,這是吾等的美麗特質,根深蒂固。

 

另一次,是老師邀請所有人到一位朋友家的酒行用餐,他們家賣的是紅酒,外面有一個小走廊可以烤肉,我們就趁著中秋來的BBQ聚會。

研究室一夥人準備著食材,享用著美酒,直到印度朋友來臨。

他們拿出一袋袋的香料,細心的用夾鏈袋裝著,然後和朋友借了廚房。

他們想要做咖哩,道地的印度咖哩菜。

頓時會場是一陣台式BBQ的燒肉對上印度香氣咖哩的競賽,空氣中蔓延著兩種殘暴香氣的混合。

但相信我,那不是火藥味,而是一種熱情友善的氛圍。

身為科學研究工作者,我們一夥人圍繞著印度朋友,好奇的問東問西有關他們的香料知識,對於用腦過度髮量稀疏者,當天我們才知道咖哩葉入菜可以生髮!

當天料理完成後,我們吃到相當美味的雞肉咖哩,純正印度風。

"印度料理是一種食療,我們講求對胃、對血氣、對心臟循環好的食材,所以會放大量天然香料和洋蔥。"印度朋友說。

他請我們吃了這頓飯,隱含千年印度料理文化的智慧,還有他對於台灣的友好。

阿巴得印度廚房_3790.jpg

每個國家的飯桌上,都有一群來自同一個家族的向心力,那個向心力是人性本善的一面。

在撰寫食記的過程,我去體察每一道菜的來由和故事,用我的味蕾和嗅覺去體驗每一道菜的酸甜苦辣。

從高級私廚烹割、摘星餐廳一路吃到攤販美食,我發現食物有著傳承記憶(技藝)以及精進的本質

精進的本質就如同電影料理鼠王所說的" Anyone can cook, but only the fearless can be great.(所有人都可以烹調,但只有無懼者可以成為一流)"

然,精進的本質不是建立在傲慢和比較,而是建立在傳承,以及突破創新的使命感。

傳承更深切的成果展現,如上述一般,乃建立在分享與認同上,因為當你說他們的餐點好吃,無疑認同他人最基本的生活價值觀。

美食分享不用太困難繁瑣,因為最好的調味劑,永遠就是在餐桌上的分享與歡笑聲中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柚子寶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