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想先介紹皮克斯動畫工作室。

它的前身是盧卡斯影業的動畫事業部,就是星際大戰的導演-喬治.盧卡斯的電影公司。

後還被史帝夫.賈伯斯(Steve Jobs)收購,就是創造Iphone的男人。

後來皮克斯又被迪士尼收購,賈伯斯也成為迪士尼最大的股東。

這間動畫工作室最強大的除了是傑出的動畫科技,還有從他出品的作品還拿過了的奧斯卡獎、金球獎、葛萊美獎。

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已經不只是動畫公司,而是一間兼具科技、教育、藝術的企業了。

而它的品牌價值,已經遠遠超過當年迪士尼收購時的41億美金了。

lQpXzbMeFFA.movieposter_maxres.jpg

自從當年迪士尼買下皮克斯的時候,迪士尼已經不在侷限在講童話故事的勸世文公司了。

我去迪士尼樂園玩的時候,他們說他們是一個販賣「夢想」的公司。

對於夢想這件事我認為事有「時代限制」。有時候空泛的夢想,總不能局限在雲霄飛車或美女與野獸的童心裡。

然而當皮克斯製作出這部Inside out,

我當下知道他們已經結合了當世紀最前衛的科學-腦神經科學,悄悄的種植在下一代小朋友的心裡。

 

這是一件非常重要、而且聰明的事。

想想看,如果你帶著小朋友去看完這部片,然後他轉過頭和你說:"待會我睡覺會有快速動眼期。"

在某個年代,這是只有天才會說的語言,但是看完這部片的小朋友可能已經有最基本的腦神經科學的常識。

長期記憶、短期記憶、潛意識、虛幻架構人格等專業學術名詞,就這樣在一齣動畫裡呈現,

我體會到製作團隊的用心,

這種科普的威力,遠遠比一個苦命研究生專研一整天的文獻還有接受度。

更別說,這部片還有某種程度教育意義。

這是皮克斯讓我見識到他們的動畫不只是娛樂,還有教育,這讓「動畫」有了更高層次的東西。

20230625315_c121540310_o.jpg

快樂(joy)生氣(ager)討厭(disgust)驚嚇(fear)憂愁(sadness)

電影中譬喻人的腦袋的五種最基本的情緒元素,把一個人對於外界的認知做最基本的歸類。

愈來愈複雜的記憶主體,片中最後以各種不同樣的島嶼來做譬喻,象徵主角愈來愈豐富的生活。

這種令人嘆為觀止的譬喻手法,比起艱澀的學術性文字,是值得研究人員思考對自己研究的詮述能力,和書籍《解事者》有一樣的教導意義。

動畫很簡單地把這種簡單分類以動畫的方式呈現,卻是腦科學學家和心理學家研究幾十年後得到的理論。

6446d860dbbfe540e9e2cbab5f98f1e37.png

動畫終將記憶譬喻成「球體」,其實頗有「位元」的概念。

其記憶編排的方式和迷宮表現,和腦迴皺紋有異曲同工之妙,即在最小的體積產生最多的功能空間。

Inside-Out-Memories-InsideOutEvent.png

主角是一位剛滿11歲的女孩兒,原本都是以「快樂」作為社交應對的主體,卻因為逃避「憂愁」而隱瞞自己對於搬家後環境不適應的不安。

這其實是對青少年非常有教育引導意義:

對於不安的態度,應該是「誠實溝通」而不是「隱瞞」,隱瞞之後就會開始逃避,惡性循環。

主角的記憶主體,片中以腦內的友情島(友誼)、搞笑島(歡樂)、親情島(家人)以及曲棍球島(興趣)建構出主角到11歲前的記憶,

而11歲以後的記憶,不能單單只適用上述五種情緒元素來分類,還要加上一些複合比例來做記憶上的歸類,

例如生氣+討厭等等,有點像是青春期的矛盾心態。

insideout-1.jpg

當然,皮克斯動畫少不了爆笑的元素,將情緒和記憶以擬人方式呈現。

然而這種詮述方式,正是讓人產生共鳴的體驗。

腦筋急轉彎3.png

對於記憶、溫情之間的結合,來表現在真正一個人類情感的轉折,正是Inside out成功的地方。

但也讓我驚嘆,原來動畫也可以做得如此有深度,不愧為世界級的動畫製作團隊。

尤其當我看完後,開始對於人類意識科學去做相關的閱讀,我想這是這部科普動畫最強大的啟發。

arrow
arrow

    柚子寶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